中国化学会2009年期刊工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5日


  两年一度的中国化学会2009年期刊工作交流研讨会于9月17-20日在苏州市召开。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习复、分管期刊工作的副秘书长安立佳和常务副秘书长方智,学会主办的20种期刊及兄弟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天然气化学》的编辑部负责人以及编辑等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德国wiley-vch公司的Eva. E. Wille博士、《德国应用化学》及《亚洲化学》杂志的主编Peter Goelitz博士以及汤森路透(JCR)公司的宁笔先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期共计4天。

  本次会议的会议交流内容是:期刊的自我量化评估、分析以及发展的对策;期刊现状、质量提升和期刊精品建设;期刊的国际合作;期刊的在线与网络化建设,其中,关注的重心是分析期刊的位置及探讨学术刊物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期刊共有21种。自1999年有3种被SCI收录以来, 2004年至今SCI收录期刊一直维持在11种,分别是:《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快报》、《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学报》、《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催化学报》。这11种期刊占了我国被收录的17种化学类期刊的64.71%。并且,自2004年起,我国被收录的化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直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期刊,2008年报告中最高的是《中国化学》。因此,中国化学会的期刊发展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化学期刊发展的缩影。

  安立佳副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习复副理事长致开幕词,他回顾了近两年我会期刊工作的成绩,并对本次会议的安排做了说明;朱秀林校长对代表们来到苏州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站在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强调了中国化学会期刊工作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编辑人员工作的认同和感谢。

  为了帮助我们的期刊工作人员了解国际上一流期刊的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当前期刊的发展态势,本次会议邀请Eva. E. Wille博士、Peter Goelitz博士和宁笔先生作了大会报告,三个大会报告从主编、商务及SCI影响因子等不同角度深入的叙述了如何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保持期刊的良性发展。报告反应热烈,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安立佳副秘书长对学会主办期刊进行了系统分析。他统计了学会期刊的基本数据,力图从数据中寻求对期刊的评价,发现差距,明晰改进方向,推动期刊发展。他将中国化学会21种期刊与国际著名期刊和亚洲同类期刊在出版周期、期刊容量、SCI影响因子做了比较;与国内其他化学期刊和学会主办相互以及期刊自身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由此不难看出,出版周期过长、期刊容量过小、个别期刊编委会老化的情况比较突出;整体看SCI影响因子虽不断提升,但增幅不大,与国际知名期刊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亚洲同类期刊,发展趋势强劲但也仍有差距。从数据分析看,发展是绝对的,但步伐还需加大。安立佳副秘书长向与会代表提出了自我评价加外部评价的理念,希望学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打造一、二种精品期刊,以带动我会期刊的整体提升。

  《化学通报》副主编叶成应邀做了大会报告。他剖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和化学期刊的现状: SCI收录的中国出版的刊数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超过加拿大,跃居第9位;在亚洲,中国也明显超过印度和韩国;从变化趋势来看,我国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在持续增长;从学科分布统计来看,与历年相比变化不大,物理、生物和大学学报类有所增加,但化学与化工类(17种)仍是被收录数量最多的学科;我国的科技期刊水平普遍不高,不仅与国际(包括日本)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即使与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也并无明显的优势;总体来看,我国科技期刊呈现一个较缓的上升趋势,期刊发展总体平稳,国际影响有所扩大,但发表论文的质量不高、被引论文的比例偏低、发表论文的学科分布不能很好反映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优秀论文外流已是不争的事实。他还形象的将SCI比作是期刊工作人员的“一面镜子(或者说,一把尺子)、一根鞭子、一部梯子”,期刊人员应该而且完全能够科学的运用它,以提高自身刊物的质量;但是,千万不能把SCI当成“一块牌子”,进了SCI的一劳永逸,不进的安于现状。

  在各期刊代表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近两年来,各期刊立意创新,为创造精品期刊,做了不懈的努力。英文刊《中国化学》来稿逐年增加,2009年国外来稿已占所有来稿的40%,发表篇数达18%。影响因子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8年稿件从初审到退修平均30-40天,最快10天;初审到待排平均50-60天,最快30天;2008年全文下载量达万余次,其中,国外读者的下载量占2/3。《分析化学》网络化的发展迅速,从单一信息发布转变为资讯类网页;实现了全文检索 ;建立了博客 、在线咨询,实现了作者、编者和读者互动。《色谱》杂志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用学科优势承担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奥运前夕建立“兴奋剂检测方法、应对突发事件,设立三聚氰胺检测专题。《高分子学报》介绍了的DOI建设,方便、即时的掌握《高分子学报》上发表文献的被引用情况 ,了解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科研人员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考察《高分子学报》的影响力。

  会上,参会的代表围绕当前国内化学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展开了充的讨论。大家认为:多数期刊面临高质量的稿源匮乏,发行渠道不畅,以及个别期刊经费不足等困难;编辑工作者应该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跟踪当前科研热点,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与科学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才有可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好的研究论文,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期刊的电子化对传统的期刊行业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应加大对电子化、数字化办刊的重视和投入,正确对待影响因子指标,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继而得到良好发展。

  代表们还积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有益建议和措施,如:邀请知名科学家撰写综述或论文,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建议学会所属期刊实行稿件相互推荐调剂,不流失优秀稿源;整合化学会期刊资源,以集团化模式进行营销管理等。

  有些代表提出:编辑工作缺乏认同感,学会应设置编辑奖励激励机制,鼓舞编辑人员工作的热情。主持讨论的副秘书长安立佳和方智表示,要将这个提议提交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后,确定具体编辑奖励机制,并再下一次期刊工作会议上实施。

  可以看到,目前学会主办的期刊,特别是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在扩大,迈向国际期刊有了基本条件;学会期刊在国际化激烈竞争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尝试着改革创新的乐趣。但是,高质量的稿源流失、编委会的国际化、发表周期、对科研领域的关注和稿件的取舍、即时影响等都仍是学会期刊值得深思的问题。安立佳和方智副秘书长强调,期刊的国际化、精品期刊的创建,还应该从期刊的定位、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同时建议在下一届会议中更多的编辑部做些深入调查、研究,以翔实数据、量化手段评估自身期刊的优势与不利因素,找出症结,寻求发展途径。

  闭幕式上,习复副理事长总结了本次会议的讨论成果,他说:本次会议是卓有成效的,报告和讨论对参会的代表起到了指导的作用;编辑工作者要时时审视自我,总结工作,以数字为依据,做好实时统计工作,才能跟得上时代变化,实现期刊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他相信:我们的学术期刊一定会克服目前的困难,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